教育随笔:和小桐一起成高木(三)
2011.3.24,小桐转入文科班,自那以后,每次见到她,我的心情都很复杂,说实在的,我太喜欢这个心态阳光、具有浓郁文人气质和文化底蕴的孩子了(执教这么多年,很少有人能这么入我的眼),转入文科,对她、对我都是一个不小的震颤,我得小心翼翼地暂时避开这个话题,给她一段时间自己舔舐内心的创伤,使她能够坚强的度过困难的适应期,在不长的一年多的时间里走出一条成功的路……人生的道路,早晚是自己走,不管多么坎坷泥泞,老师所能做的,有时候只能是在一边默默地看着她走过的蹒跚脚印,为她祝福。
我们还是在同一层教学楼,倒是每天还能见面,我每天都能从她的音容笑貌里判断出她的学习状态,我知道转入文科班初期,是她最艰难的日子——调整、适应,适应新的班级,逐步进入文科学习气场,融入自己的心态环境,调整自己的目标然后一步一步追赶攀登,每一次更进一步、更深一层的转变对她而言可能都是非常痛苦的——尽管这也是一种快乐之源。这是个意志坚强的孩子,我从我们之间简短的问话里、从她的简洁坚定地话语里感受到了一种内心深处生发的意志力量,我觉得能够催生这种生命力、学习力的人一定会取得成功(她的家本来离校不远,但她很少回家,节假日多是一个人坐在静静的教室里默默诵读、书写……)。
第一次大型考试,她位于文科前十名,第二次大型考试,她又提升了一步,第三次大型考试,她进入文科前三名行列……每次考试后,我们都会有一个简短交流,每次我看到的都是一个有进步的小桐,一个精力充沛的学习者小桐,一个奋力拼搏、意志越来越坚强的小桐,我终于悄悄地松了一口气,看来小桐的转科决定是对的。这孩子终于走出了自己人生的一次低谷,真有志气!这孩子,一定行!
再碰面时,我可以和她多聊几句了。我感觉到,我们之间两年里建立的相互信任已经完全是知心朋友般的那种相知了,彼此几句话,就可以相互读知对方的心理、心情;彼此一个眼神,就可以相互传递无形的巨大力量。我上网查了一下小桐心目中向往的神圣地——普罗旺斯,那真的是一个诗一般的浪漫小镇,全世界的人都向往那里,这个法国小镇能给小桐引发这么大的奋斗之力,能激励一个中国女中学生那么热爱学习、热爱生活、憧憬将来,是法国小镇的荣耀,也是中国学子的荣耀。
高三之初的0诊考试之后,高考之前还有1诊、2诊、3诊考试,小桐的成绩一直稳定在文科前三名(有时候我想,其实很多事情是很多人都可以做到的,做好某些事其实并不难,但是在现实中,真正做到的人还是很少的——作为一个教师,其职责也应该是在这里:激发每一个人的潜能,使他们都能把自己的生命灿烂起来)。在即将高考的前几天,我和妻子一起到学校附近花源镇超市,为应届班每一位学生买了两块圆形的巧克力(把店里的这种巧克力都买光了),传递老师的祝福和鼓劲加力,于6月5号分发给大家,文科班的就让小桐带回班去分发。6月6日晚,我在QQ上给小桐留了一条信息:小桐,高考顺利。我知道,我们共同期待了三年的日子就要到来了,我们共同努力奋斗了三年的目标即将实现。
高考的两天,我在华润中学带考理科生,没有和小桐见面。6月8号,在教学楼上碰面,她的灿烂笑脸和明亮的双眸里透出来的神色光彩一下子使我心情愉悦起来,我们第一次以非常轻松、兴奋地口吻聊了几句(我感觉,高考后的小桐更加阳光明媚、天真活跃,心里不由感慨在这艰难的两年中,这孩子心里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取得高考的成功实在是不容易!)。6月9号下午,学校举行高三年级毕业典礼,神采奕奕的小桐的诗朗诵尽情彰显了这孩子的才华和文字语言能力。就是那天的毕业典礼,使我终生难忘,使我永远记住了这个不再平凡的日子。小桐悄悄请另一位老师专门为我拍摄了上台接受学生鲜花的整个过程的视频,第二天发送给我,本是一段很平常的视频,但我和妻子观看时,不止一次流下泪水……我写了一篇博文:《一个不再平凡的平凡日子》,里面有这么一段话:6月9日,本是一个普通的日子,经历了几次特别的注解后,就这样成为了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日子,一个会永生铭记的日子。当然,我们不仅会记住这个日子,更会记住北大附中和这个日子有关的人!和学子们一起成长的日子,和小桐一起成长的日子,是我这一生不平凡的日子,是我这一生最幸福的日子啊。
6月18号,小桐到学校办公室专门来找我,又给我送来一个惊喜,赤橙黄绿青蓝紫,七张彩色的“福”字,小桐解释:红色的祝福——未来的日子红红火火。这是小桐自己用裁纸刀刻画的,很有神气、很传神,真好(这是孩子一刀一刀刻出来的,这七个福字融入了孩子的一片深情)。她在QQ留言:不是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们,而是因为遇见你们,我有了最好的年华。其实,老师想说的是,在这三年里因为你们,使老师有了存在的价值;因为你们,使老师觉得自己的教学又上了一个台阶。小桐,老师其实是和你一起成长的,老师应该感谢你!
一个普通的道理: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一个好的老师,足以影响和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而一个好的学生,也能影响和改变教师的思想品格。
在北大附中的三年,在北大附中和小桐师生忘年交的三年,使我明白很多东西。第一,不要只把学生当弟子,而要把他们当朋友,平等友爱,互相尊重。青年学子积极向上,思维活跃,立意新颖,有很多可学习之处,正是教学相长,彼此促进;第二,老师不仅要教授具体的知识与技能,也要注意思想与方法的训练。因为一个人从老师那里直接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是有限的,而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科学作风将使人受益终生;第三,人文修养是基本修养。无论是怎样老的先生,还是怎样小的学生,这都是要共同完成的“作业”,并以一生实践之。
“小桐成高木,滴水入海江”。小桐成长起来了,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造就了她的顽强坚毅、不怕困难、敢于拼搏的精神,她成熟了,长大了,已经成为亭亭玉立的高木了,我的小笔友、小挚友小桐可以离开父母、离开老师,自己走出家门、走出学校、走向属于自己的世界了。
……
地隔齐鲁燕,人聚巴蜀川。
他日江湖远,不忘说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