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思考自己的教学课堂
当老师,不可能学到立竿见影的赚钱本领,更不可能得到平步青云的升官秘笈,但是,比这更重要的,如果有心的话,老师可以做的是用理性的眼光审视人生,解答出成长中的问题,寻求到成功的人生答案。教师生涯中不是只有枯燥、烦恼而没有美,而是我们缺少思考美、发现美的头脑。
日子一天一天的会过去,平常人的脚步更多的是今天迈着和昨天一样的调子,所以觉得无聊、烦躁,在情理之中。当今社会变化越来越快,教育教学理念变化更快,我们如果不及时改变自己、更新自己,就会很快成为让别人来改造的对象,我们就只能做一个二流的教师,甚至是末流的教师,这样的日子会有滋味吗?是要做一个把握自己命运的人,还是做一个不动脑、不思考、被别人或社会潮流推动的人?这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每个成功的教师都是爱思考的人,都是善于求真求根的人,都是乐于比别人多思考几分钟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每个人所处的学校环境、面对的学生素质都差不多,为什么有人能很快脱颖而出?就在于他常常比别人多思考一些问题、多思考几分钟问题。其实,教师所有的智慧都来自于日积月累的点滴思考,所有的教育力量也都来自于思考。
老师,也是一种打工职业,也是一种人的生存方式。打工,为了什么?为了生存;为了更好地生存;为了享受人生精神和灵魂幸福的生存。人生最大的哲学就是生存,而生存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学会思考。思考能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思考能让我们产生改善自己的愿望,思考能使我们从无知变有知,从贫乏到富有,从不成熟的教师到炉火纯青的教育者。
不思考的人注定是无知的人、懒惰的人。他们看到别人的荣誉只会说:“他是多么幸运呀!”发现别人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他们只会惊呼“这人天分真好!”发现别人的高尚品质以及广泛的影响力时,只会议论“这人碰到的机遇总是那么好!”他们并没有看到,这些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耐得多少年的寂寞、经受了多少年的缜密的思考考验,经历了多少各种挫折;他们也不太明白,不付出巨大的牺牲,没有必胜的信念,不克服重重的困难,是根本无法将梦想变成现实的。他们对黑暗与痛苦视而不见,只注意到光亮与欢乐,并把它称为“幸运”、“命好”。
泰勒斯、黑格尔、康德、温家宝总理,都曾发出过这样的声音:一个民族要有一些关注星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人要懂得“仰望星空”。为什么要仰望星空呢?因为只有仰望星空,人才会懂得思考宇宙的浩瀚和自己的渺小,才懂得思考的重要,才不会被眼前的烦恼所迷茫。知识是力量,但知识这种力量必须经过大脑的思考转化后才能变成力量。所以,思考改变人生,思考促进进步和成功,思考能够拯救一个人的命运。
一个教师,必定要经过思考,才会不断进步,才会不断接近自己心中的目标。一个人勤奋、努力、思考到什么程度,就会有什么程度的结果。既然选择了当老师,就要专注
老师的思考,就从自己身边每天都发生的小事、琐碎事开始。譬如今天的课堂上有个环节特出彩,设计的作业题有一道有点问题,这节课的《导学案》实施特别顺利,今天那个同学的精神状态不太对……要记着,赶快拿起笔或者赶快打开电脑,先记下这些点滴鲜活的思维火花,而后开始自己的教学思考……集腋成裘、聚沙成塔,思考的结果有时是赶快修改已设计好的《学案》的冲动,有时是有再做一次实验、再上一次这样的课的冲动,有时是有写一篇随笔的冲动……。倘如此,好。继续做下去,开始更高一层的思考和垒土积累……
老师的思考,就从上好每一节课的追求开始,像对待自己的生命那样对待教学,对待每一节课堂。这样的老师,每节课都不敢马虎,每次上课之前,都会有一种微微紧张的感觉。“就是这种感觉,促使我对每次课都精心准备,认真对待每一次授课,每次讲课都有一种新鲜感和兴奋感。在这样一种感觉下讲课,才能孜孜以求,不断探索,课程内容常讲常新,才能有所长进,才能始终保持不衰的精力,才能把最好的教学效果奉献给学生。”(哈尔滨工业大学电工电子实验中心主任吴建强语录)
看一看我们熟悉的那些名师,斯霞、霍懋征、于漪等,若大年纪时,思维仍然敏捷,对问题看得仍然透彻,讲出的话总能呈现出大气象。许多年来,我觉得已经找到了答案——如果一个人的人生意义充盈,情怀便自然天成,讲话就会呈现出大气象。其实,
老师的思考,更多的是对自己教学过程的反思。教师的反思,是对课堂、对学生、对自己、对生命的一种态度。“在反思中行走于课堂”,“带着痛成长”,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持续进步,包括技巧上的进步和课堂品质上的进步。思考,应该是一线教师的真诚的思考,应该是我们思考的一个坐标和提示。一个能坚持思考的老师在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教学时,他的课堂就像一曲优美的充满了人文性的旋律,师生共同演奏出富有生命激情的教育交响乐……
对于一个教师的成长而言,教学必须经常获得突破,或者说一种持续上升的力量。没有哪一个教师愿意自己的教学长时间在同样的水平上停滞不前。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种教学上的上升力量来自哪里呢,首先可能会来自教学本身,来自教学的点滴的积累。这也是绝大多数一线教师在教学上所依靠的东西,即我们所谓的教学经验,然而,在改革和发展的教学理论面前,经验有时候难免成为包袱。如何区分经验中有效和无效的成分?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获得持续上升的力量?仅仅依靠那些来自教学的点滴积累显然是不够的,这时候,我们需要有超越教学的高度,才能更好地应对上面的问题。因而,运用新理念思考自己的教学现状会成为一线教师获得教学突破的一个很关键的出口。
保持一点对自己的反思和批评精神,保持一点对自己工作的挑剔习惯,一旦发现问题,或者意识到某个环节、某个成熟的做法逐渐成为“问题”了,便是新的思考的起点,便使我们的策略和方法不断更新,不断推进。将我们工作中的一半时间用于思考,一半时间用于行动。只要有了思考自己的习惯,就一定会有所发现;只要有了行动,便一定会有所进步。最伟大的成就,最初都来源于对自己的思考,来源于对自己的发现和开发。
我们今天的教学课堂是过去几年或者十年八年的综合产物,我们的观念、我们的课堂行为等都是过去的积累,我们要想使自己的明天的教学课堂比今天更好,我们就要有不一样的过程,就要有不一样的思考起点。
课堂之大美,来自于对自己教学课堂的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