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对于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手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 而数学中成功的体验来自于准确的数学运算结果,因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更能提高教学效益,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结合近几年的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成熟见解。
一、加强和改进口算教学,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口算直接关系到学生笔算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注意力、记忆力和创造思维的发展,是提高学生计算水平的重要途径。
这个方面主要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直观操作,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教学中采用直观手段,理解算理,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出口算方法,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边想、边说,来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再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规范操作程序,使学生在操作、表述、观察、思考的训练过程中,脑、口、手等多种器官都动起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逐步抽象、概括出口算的方法。
2、加强训练,培养能力,形成口算技巧。
口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口算训练必须经常化,练习形式多样化,简便易行,讲究实效。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练习的机会,巩固和深化口算知识。根据口算训练重点,要选取较为典型的口算题,计算后让学生说出算理,这样把学生想的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对算理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对计算中常用的数据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基本口算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还要利用数字特征和运算关系,自觉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算,通过深化训练逐步提高学生口算能力。
二、重视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水平。
这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掌握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
计算教学中重视算理和算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算理是指计算过程中每一步骤在教学上的理由和操作过程的合理性。算法是说明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学生学习计算时,只要明确算理,掌握算法,才能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质疑问题,自主探究,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从而正确进行计算。
2、选择合理计算方法,熟练进行计算。
计算能力包括计算的准确性、敏捷性、计算方法的合理性、灵活性,而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又是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计算时,要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多思善想。根据题中运算顺序和数字特点,看能否应用运算定律或运算性质进行简算,要从不同角度,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开拓思路,发展求异思维,对一题多解题,力争在准确的前提下,灵活合理的选择算法,熟练进行计算。
3、变化联系形式,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
我们可根据儿童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特征,利用有趣的数据,巧妙的算法,新奇的形式设计计算练习。根据大纲的要求,坚持课内外相结合,不断变换练习形式,激发学生进行计算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加大练习的力度,从而使学生能正确、迅速的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学习习惯。
练习时,要求学生做完题后认真检查,查算式是否抄错、查运算方法是否合理、查运算过程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检查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