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教育的善良,认真践行“四心”
甘丽琴,从教7年,大学本科,一级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兼班主任。曾荣获学校“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获新津县第三届现代课堂教学大赛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写作比赛获一二三等奖
《我的“四心”故事与您分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虽不如诗中描述的伟大,但教师这个平凡的职业也让我找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乐趣。教师肩负的责任巨大,就更需要我在工作中认真落实爱心、耐心、细心、慧心。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娇生惯养,个个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皇帝,再加上寄宿制学校的特性,大部分孩子家长都忙于工作或在外地工作,少部分由爷爷奶奶照管,所以就需要我们老师用妈妈般的爱去关注与呵护他们。一学期来,我都是早上7点50准时到教室考勤,关注学生是否正常、健康,排除安全隐患。课间也是时时讲安全,将可能导致的危险排除。午间,几乎天天都去看孩子就餐,关注孩子的饮食。特别是这期我们班转了几个外地来的孩子,不是很适应四川的口味,就需要给予特别的关注,比如赵小溪不能吃辣,张柏瑞不喜欢吃蔬菜。夜寝,只要我有空,都会去寝室看看孩子,是否守纪律,是否能做到卫生合格,是否有不适应。刚开学的时候,新生每天都哭,但通过经常去寝室和他们聊天,去关心他们,他们慢慢能感受到学校也是温暖的大家庭,最终都能适应在校生活了。
李镇西说过:“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只要我们用“心”去爱,用“心”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去接近他,去感染他,学生才会亲近你,才会喜欢你,学生才能学好,才会愿意学,乐于学,才会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我们常讲“做人行事,要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其实质就是要无愧于良心。正因为教育是个良心事业,是一个教师的道德素养、责任心的表现,所以我们更需要实实在在的为学生负责。班里,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与能力各不相同,所以大部分学生之间的成绩都会彼此有差距。当我们面对成绩有差异、性格不同的学生时,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教师的耐心,无论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还是在辅导个别学生时,我们都应该做到。每周我会花时间将各个层次的孩子集合在一起,就他们的问题进行单独辅导,不厌其烦,尽力帮助他们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成绩。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孩子就会多养成一个优点。耐心是一份涵养,它要求我们不急不躁,逐步的提高。耐心是一份理解,它体现在对学生待要做到“诲人不倦”。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是一种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细心而智慧的老师,用他们最为精细的精神活动,改变学生的童年,影响他们的一生。课堂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这需要老师细心的发现和巧妙的挖掘。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以肯定和鼓励。作为老师,我们还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不良苗头,防微杜渐,把其消灭在萌芽状态。在教育过程中,坚持疏导教育、循循善诱和以理服人的方法,为学生分析不良行为的危害及可能产生的后果,使其省悟,通过细致入微的思想政治工作把不良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我们的老师,如果都有如此细心的智慧,一定能够在孩子们的心灵中雕刻出绚丽的花朵。
教育是一门艺术,方法多样,但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要真正能使学生获得实益。教师采用了好的教学方法,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享受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教学质量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然而,作为一名班主任,只把功课教好还不够,最重要的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教授知识,注重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更要高度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要正确引导,细心呵护,从而使他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默默耕耘于教育热土,只有更好地践行“四心工程”,才能在这三尺讲台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今后的我会继续凭着满腔热情去努力工作,在工作中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体贴学生,做到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无愧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