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文化
3月29日,成都科学优质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成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万达校区举行。我把此次活动分为两个板块:看“校园文化”和“课堂文化”。
一、校园文化
一到校门外,映入眼帘的是一所破土没有多久的小学,孩子们正在体育场上和老师嬉戏、玩耍,场面甚是感动,此时心里已经有了几分做老师的自我陶醉感。
学校其实规模远不及我所在学校的规模,但是能在这里举行这次活动,想必也有它的过人之处。于是,我没有犹豫的就走了进去,果然一股校园文化的气氛把我包围了,看一看我拍摄的一些非常普通的场景,但正是这些简单的装饰,却让你感到能在这里读书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二、课堂文化
来自成都各区的三名教师进行了科学优质课堂的展示,内容和我平时上课一样,但是上课技法不同,所呈现出来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当然我在这里并不是认为他们的课上就特别适合科学课程的开展。
三位教师应成都科学教研室的要求,将课程的重心设置在科学课中教师难于表现,孩子难于理解的生物学方面。我在这里就从第二个教师的优质课展示说起,一句话:“中国教育特色下的科学课。”课程中没有过多的设置课外问题,将科学课内容固定在某一个范围里。优点是实验中选择了“鸡蛋”这种作为孩子们每天吃早饭都会碰到的再常见不过的事物入手。问题出在教师需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认识和了解来分析,鸡蛋和小鸡之间的联系,但事实上学生通过认识,鸡蛋内的结构,并没有完全理解好这里的关系(反正我是没有听明白),这就是课本与学生了解现实之间存在的矛盾。即便老师作为引导者,告诉学生鸡蛋里的胚胎最后能发育成小鸡,而蛋黄是为胚胎的发育提供养料的,学生也没能看到鸡蛋孵化和小鸡破壳而出这一过程。相比之下,第三个老师的课程中实践分量就显得格外突出,优点是教师自己预先拍摄了实验的操作过程并且有学生参与和配音,这不仅是本课的亮点,而且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同时通过照相机,记录每一个小组的实验结果和数据,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和每个小组的参与展示的程度。而且每组学生也基本通过小组的协作,制作出了洋葱表皮细胞的装片,并且用显微镜观察到了,展示了,实属不易。问题出在要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对比的重要性。对于教师来说,本课还体现着一个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际意义。
通过本次课程的教研活动,我发现其实各个学科领域的实践活动也是相通的,希望以上的这些分享可以让我们的教师做的更好,让学生学得更好,校园文化建设更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