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浅谈作文教学的几种方法
北大附中成都新津实验学校小学部 马志荣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马头牛嘴对不上。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下面就谈一下自己的几点收获。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想写。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
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内在动力.在课题实验中,我总结出了多种方法。
1、对话法。
为了拉近作文与学生心灵的距离,减少作文压力,使学生说真话,真想说。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老师们以“谈谈心”、“聊聊天”、“说说话”、“分享见闻”等来表述作文的要求。在谈论未来生活话题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这种氛围使学生愿意把自己真实的见闻和想法表达出来。“我手写我心”。这样,学生作文就变得轻松、随意、纯真、自愿,就象山涧的小溪,一边流一边唱,无拘无束。
2、模拟法。
小学生都有自己的美好理想,他们都羡慕有成就的大人,梦想当一个成功的角色。结合“六一”活动,老师让学生当小记者,佩带“记者证”,手拿笔,深入到各个中队采访,然后将采访来的材料加工整理,作为稿件。各项文艺活动、体育赛事精彩纷呈,“小记者”们被吸引住了。他们兴致勃勃地一边观察,一边记录,有的还去采访中队辅导员。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饱满,兴趣盎然。
3、游戏法。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通过设定的游戏有感而作,也是提高习作兴趣的一个好办法。如,结合“抢擦子”“扳手劲”“传耳语”让学生通过游戏习作,学生兴趣很浓。游戏结束后都能积极交流活动中精彩难忘的情节,通过对自己的活动,以及其他同学的语言、动作和情绪等叙述,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很快完成了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加了兴趣,减少了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4、猜谜法。
小学生不但喜欢猜谜,还喜欢出谜语。抓住这个特点,在学生学写状物和写人物特点的作文时,老师要求学生不能在文中写出物的名称和人物的姓名,写完让学生和老师猜。这样学生忘记是在作文,而集中注意抓住人和物的特征,做细致入微的描写,让别人一猜即中。
老师们创造的激发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利用语言或音像创设情境,利用图片或作品欣赏创设情境,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习作兴趣,达到快乐作文之目的。
(二)加强活动支持研究,使学生有内容写
生活阅历、情感体验、语言语汇、方法技能、人文思想等的匮乏,是学生习作中出现“编”、“抄”、“套”、“假”、“大”、“空”现象的最主要根源。唯有“厚积”,方能“薄发”。丰厚的积累是通畅表达、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的基础。因而,我们高度重视培养学生自主体验、自主积累的意识、兴趣、能力及习惯。在帮助学生“脱贫”方面,我均采取多种措施来强化积累:
1、抓观察,丰富生活积累。
尽管大自然奥妙无穷、社会生活色彩斑澜,为学生习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但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还处于萌芽阶段,往往缺乏主动观察与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亮点便会如流水般悄悄溜走。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及时捕捉生活中的亮点: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用眼睛“摄像”,多角度地去看,真实记录,如观察一朵花,除了看花的颜色,花瓣的形状外,还要看看花瓣上浅浅的纹路,柔嫩的花蕊,新开的花儿和枯落的花儿之间的区别。二是引导学生学会用耳朵“录音”,静听庄稼的拔节,秋虫的呢喃……三是引导学生学会用双手“复印”,鼓励学生去摸一摸春天的树叶,感受生命的轻柔,摸一摸爬行的蚯蚓,让他们去感受生命的灵动。四是鼓励学生用鼻子去“品味”,闻一闻花的芳香、泥土的清新、雨水的尘微、阳光的味道……五是引导学生学会用心灵去“感受”,感悟生活中的是与非、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记录在轮流日记本上(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写轮流日记,每天轮一人写)。利用晨会时间和课前3分钟推荐好的日记在班上进行交流。为了自己小组的日记被选上交流,组内同学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合作探究,不知不觉中积累了真实的生活,为学生正式作文提供了 “初级产品”。
2、抓体验,丰富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可见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在教学中我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亲历体验、角色体验、换位体验等机会,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去观察万物的兴替,去感受春天的气息,去欣赏鸟儿的歌喉,……参与墙报、办展览、编报刊,进行调查、采访,开展环境保护,科普宣传、举办讲故事比赛、写字比赛、画画比赛、手工制作比赛、文娱表演活动、主题中队会、猜字游戏活动……从身边找素材,从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找灵感,获得“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写作材料,帮助学生解决“无米可炊”的问题。
3、抓读背,丰富语言积累。
在教学中开展以“读背为手段、运用为目的”的读书教育活动,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如举行“好书推介会”、“成语接龙”“古诗词朗诵会”、“演讲比赛”、“好词佳句背记竞赛”、“读书心得交流”等),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多背记、多积累,多交流、多借鉴,多运用、多创新,努力规范学生的语言,夯实通畅、自由、个性化表达的基础。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与方法。我校积极启动了以校本课程《经典诵读》为突破口的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全天向学生开放。中午自习作为读书时间,不布置其它作业。在家长中广泛宣传读书活动,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名著,学生每天与经典对话,与圣贤交流,吸取着古典文化的乳汁。读书活动已成为学校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他们每天读,每天背,时间久了,孩子们在写日记时,不知不觉地就用上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读书,必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厚实的基石。
4、抓熏陶,丰富认识积累。
要作文,先做人。对小学生来说认识积累首先来自语文课本。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凭借教材指导学生理解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或道理。还通过班队会、校内外活动、听广播、看电视、浏览报纸等,不断丰富学生的认识积累,促进思维的变化和认识的发展,使学生有思想,会表达。
(三)、开放作文教学,使学生爱写。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命题,少写命题作文。”
培养学生独立写作、自主写作的习惯,必须为学生扩大写作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除减少命题作文外、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外,我们还提倡多写观察笔记、生活练笔、读书笔记,让学生自由自在地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即使是命题作文,也注意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使学生有发挥的余地。不妨多出几个题,让学生从中选一个。不妨只划定一个范围,让学生自拟标题、自由立意、自由选材。
此外,教师要减少对学生作文的统一要求,例如不限文体、不限时间、不限内容、不限字数,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
写就怎么写。要用少年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少年儿童的作文。有些异乎寻常、稀奇古怪的想法在我们大人看来也许是幼稚可笑的,但在少年儿童看来却是十分正常的。
开放评价方式。将学生自改、小组互改和老师批改相结合。变全批全改为典型批改;变一次批改为多次批改;变精批细改为多批少改;变一人“独裁”为多方面多角度评价;变“蛋中找骨”为“云中觅月”;变“以文为本”为“以人为本”。多方面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点滴的进步使学生乐写。
(四).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使学生能写。
改进作文课堂教学,是本课题研究的核心任务之一。我们在作文生活化理念的指引下,在确保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于课堂教学中适度的、必要的、艺术性地施“导”:导说、导写、导评、导改、导做人。目前,已初步建构了以下几种习作课堂教学基本思路:
1、读写结合课
即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感知、积累、生成、掌握一些精要有用的、最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方法技巧。这种课型的基本框架是:
a)精择“蓝本”。精选在写法等方面具有借鉴价值的典型范例。
b)品读揣摩。精研典型文本,认真揣摩其观察、写法、语言等方面的特色。
c)归纳特色。师生共同讨论、发现、归纳材料的特色,确定仿写点。
d)仿说发散。学生抓住重点,尝试仿说。教师适时点拨,下水示范。
e)互动完善。师生、生生针对仿说情况进行评议、补充,完善仿写思路。
f)个性仿写。学生进行独立仿写实践,强调做到有仿有创。
2、将典型文本作为习作资源。
即努力拓展典型文本的可开发、可利用、可创造空间,通过续写、改写、扩写、缩写、写读后感等练笔形式,让阅读教学与习作教学融为一体。这一课型的基本步骤是:
a)精研文本。读懂读透文本,确定练笔方向。
b)设境置疑。创设情境,设置疑问,催生练笔心向。
c)个性抒写。根据续写、改写、扩写、缩写、写读后感等不同练笔要求进行个性化笔述。
例如在教《雅鲁藏布大峡谷》后让学生当导游,要求写出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导游词。同学们个个跃跃欲试,不但把文中学到的知识恰当运用,而且还发挥了自己的特长。这样的写作活动,学生情绪饱满,情趣盎然。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这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小方法。“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想,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会继续尝试更多更有趣的习作指导方法,让孩子们快乐写作,是我们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