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所谓数学“情境”,是把学生置于研究新的未知的问题环境之中,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教学情境可以贯穿于全课,也可以是课的开始、课的中间或课的结束。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能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
一、情境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大部分教师创设的情境缺乏多样性
关于同一个学习被容的情境创设几乎是千篇一律。“线段、射线、直线”这个学习内容的情境创设也不例外,大部分教师都是以一组图片引入,还有没有其他的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对于该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呢?这就需要我们一线教师、教研员,教育研究者的共同努力。
2、脱离现实、生搬硬套
例如《全等三角形》,教师设计一个情境:“小明家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了,有的碎片只含有一个角,有的碎片含有两个角和一条边,要想配上新玻璃,小明该带哪一块碎片去?”反思:虽然这是假设的情境,但生活中去划玻璃谁会带上一大块玻璃?这样的情境创设有“数学味”但缺乏“应用味”。教师只有留心生活,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才能服务于数学教学。
3、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处理好“尺度”与“方向”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处理好“尺度”与“方向”的关系,无法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地思考。如何将教学设计完美地体现在课堂上,如何让将静态的情境在课堂上发挥其完美的功效,教师的引导是关键。
二、如何让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好的创设情境
1.导趣引思
创设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求知的心理状态,产生学习的迫切需要,上课伊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案例1】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可以“吃拉面”为素材,用一根细线来代替拉面,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对折5次,6次后有多少段”,再列出计算对折10次的结果。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好奇心,立竿见影,使学生注意力集中。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
2.设问导疑
教师要善于提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探究情境,努力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和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到提升,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和谐统一。
3.联系实际
用实际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数学与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密切联系起来,使他们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数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2】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中,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桂林两大购物中心微笑堂和百货大楼为迎接五一,都进行促销活动,其中微笑堂是全场物品打六折销售;百货大楼是实行买两百送一百的活动,请问在标价一样的情况下,到哪家购物更合算?
这问题一出,许多学生觉得这与自己密切相关,于是都会主动地思考,然后解决问题。可见,一个好的情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学到有用的数学,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求知,不断地尝试探究解决新问题。
4.以人为本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积极创设评价教育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
5.引伸创新
实验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恰当的实验可以使学生把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事物相联系,并以这种联系加以认真思考,从而建构起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若实验条件有限,则创设模拟实验情境可代其功能。
【案例3】在“概率”中游戏的公平性时,笔者就准备了两个转盘,每个转盘都平均分成6份。第一个转盘数字的排放按照“1,2,3,4,5,
6.画龙点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固然重要,但课堂小结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课堂小结恰到好处,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
【案例4】在“矩形、正方形”的第二课时,正方形性质的探究课时中,学生能理解正方形的特殊之处,但对于和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的区别,联系总是很抽象。所以在这节课的课堂小结时,笔者采用图示的方法,来体现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和正方形的关系,由抽象到图例,达到了理论形象化。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利用类比联想创设知识迁移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创设合作交流情境等等,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主动联想、归纳、类比,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地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评价,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三、创设教学情境应注意的问题
①创设的情境要面向全体学生,考虑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
②创设的情境要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世界观。
③情境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目标和内容,凸现学习重点,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④情境创设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善于发现、挖掘、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⑤创设情境的内容要科学,难易要适度,时机要恰当;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使学生思维清晰;要考虑多样性,追求情境的高效益
。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精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益的关键,它有利于学生学会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愿望,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 考 文 献]
[1]施福涛.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3(8).
[2]张丽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应之宁.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及案例分析[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6(2)
[4]黄毕年。怎样的教学情境才是有效的[j]辽宁教育,2006(3).
本文获“成都市第八届教学改革与研究论文评选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