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磨砺一堂好课
一. 转变教学观念
教育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孩子们本身存在的有利因素,引导他们积极朝上发展。在每个孩子心底,都存在着一种渴望自己做主、按照自己意愿的方式生活的愿望,我们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理解他们,我们才可能将知识传递给他们,我们都知道,一堂成功的课,需要学生的配合,学生的精彩支撑着课堂的精彩,课堂决不是教师“自弹自唱”炫耀的舞台,而是展示学生精彩的舞台,所以我们要做到“放学生一马”让他们“出人头地”。
随着学生生活环境的提升,单凭传统的教授已经没办法满足当代的学生,我们老师只有放下身段才可能听到学生的心声。所以我们需要做到:
(1)感动学生、激发学生
⒈ 对学生表现出热情,开朗、乐观,这样学生才会觉得老师平易近人,愿意听从老师的话。2.对待学生公平公正、无偏见、有耐心,在同学生一起工作、学习时表现出理解、同情、善解人意,与学生建立彼此的信任友好关系,时常表扬努力学习和做得好的学生,善于发觉学生的变化,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真诚地接受学生的努力,3.鼓励学生不断地改进自己的行为,提倡和激励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问题,并评价他们的成就。
(2)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情感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知识需要溶于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生活力和美感。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需要做到:
1. 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所教内容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课堂教学程序,通过有趣的、独创性的材料和现代教育技术,实施明确的、实用的教学目标2.充分预设教学知识,充分备学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激情。3.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对教学活动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与真诚而热忱的态度。
为此,根据新课程目标实施要求,我认为教师的教学观念应实现如下变化:(1)教学目标由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2)师生关系由不民主、不和谐转变为平等理解;(3)教学关系由“以教论学”向“以学论教”转变;(4)教学结构由程式化、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5)教学评价由以选拔为主向自主化个性化发展转变。
二、 提高课堂效率
有学者指出:教学活动是多种因素参与的活动,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活动主体(教师、学生)、活动客体(课题或教材)、教学手段。教师、学生、课程、教学手段可以看成是内在地规定了教学活动状态空间结构的4个纬度。教学高效性不仅受这些参与因素的影响,而且也受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方式的制约。从新课程目标要求来看,影响课堂教学高效性的最主要的因素有:
1.传递有效知识需高效
特征是:(1)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才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从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2)学习内容的合理处理:通过充分备学生现有知识水平,科学的处理所教的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再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教学工具增强课堂的多元化。(3)学习方法的指导程度:根据不同学生的现有学习能力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感觉在不同程度上有收获,从而不放弃学习。(4)教学效果的检测程度:及时批改作业,从作业中得到有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度、难易度进行适当调整,减少盲目上课提高掌握知识的高效性。
2.教学目标需高效完成
教学目标特征是:(1)符合三维课程标准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教授的知识必须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从而能从已有知识中获得新知识。(2)可掌握的程度:教学目标需明确、具体,让学生能明确知道每节课的任务,从而调整自己的上课态度和关注度。(3)实现目标的程度:最基本的知识点和教学目标需全体学生完成;较难的知识点尤其是知识的生成需多数学生能完成;只有让每个学生在不同程度都有所收获,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高效。
3.学生教学活动需高效参与
需要做到:(1)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首先要让学生在课前做到激情投入,关注问题情景;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2)学生参与活动的灵活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是否多样;是否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有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3)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学生通过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能否提出有意义的独到的个人见解;能够虚心的倾听,能够做到合作分享。
4.师生互动需高效
主要特征是:⑴课堂气氛的和谐程度:在课堂上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得到老师的赞许和鼓励;学生提出得疑问得到鼓励和解决;这个课堂气氛融洽,整个进程张弛有度。(2)课堂气氛的活跃度:在整堂上教学秩序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3)教师和学生的投入度:教师情绪饱满、热情;学生个个认真向上,小组合作探究积极主动,能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快乐;增强进一步学习的愿望。